当前位置:首页  >  水电科普
百年三峡不为人知的历史
作者:  来源:电力大数据  发布时间:2017-04-18 09:06:00  点击2831
        有人感叹:三峡工程是世界水电发展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而中国人则站在这座山峰的顶端。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浇筑成功。浇筑这座两公里长的大坝,耗时近10年,需要的沙石料按1立方米的体积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多。建成后的三峡发电厂,安装32台70万千瓦发电机,总量达到224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基地。

(中国三峡资料照片)

三峡大坝建成,创造了100多项世界纪录。三峡承载的中国人治理长江水患、开发长江水电100年的梦想,也成为现实。

百年溯源

中国人建设三峡大坝的梦想始于100年前。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修建三峡大坝的设想,1924年在《民生主义》演讲中又一次阐述了开发三峡水电的重要性。

(《建国方略》封面照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长江水利开发逐步进入日程。1953年3月,毛泽东视察长江,希望"毕其功于一役";1956年5月,毛泽东在武汉写下了"高峡出平湖"的诗句;1958年3月,成都会议讨论并同意了周恩来总理关于三峡工程的报告,《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在此次会议上通过。

(毛泽东视察长江资料照片)

1989年,在三峡工程论证的基础上,邓小平表明了明确的态度:看准了就要下决心,不要动摇。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

自此,梦想70年,勘察50年,论证40年的三峡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何处借力?唯有葛洲坝

葛洲坝工程是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装机21台,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作为三峡工程的反调节阶梯,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锻炼了工程建设队伍。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为了纪念毛泽东1958年3月30日视察长江三峡,工程代号为"330"工程。工程于1972年暂停,197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主体工程复工。

(葛洲坝截流资料照片)

1981年1月30日,葛洲坝截流成功,这是当时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截流,也为三峡截流积累下了经验。

后来,葛洲坝集团也成为三峡大坝建设的主要力量。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工程成功实现截流。三峡截流创造了截流水深60米,最大流量1.94万立方米世界纪录。而截流时间仅仅为6小时30分。

(三峡大坝截流资料照片)

中国人创造了大坝无裂缝的神话

从混凝土的特性上来说,大坝出现裂缝在所难免,世界上没有无裂缝的大坝。但三峡大坝却打破了这个神话。

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说:"三期三峡混凝土大坝里面一条裂缝都不准出。"潘家铮曾经在我国第一座独立自主修建的新安江水电站,积累了坝下拉板式厂房和宽缝重力坝经验,是我国最为资深的水利专家之一。

为了把让大坝不再出裂缝,葛洲坝集团水电建设大军在右岸建设中,让260万方混凝土冬天用棉衣取暖,夏天用冰块降温。不合格的混凝土被查出,坚决打掉重新浇筑。

(三峡大坝浇筑资料照片)

2006年三峡大坝右坝浇筑完成,国务院专家组做出这样的结论:右岸大坝是一座没有裂缝的大坝。中国创造了水利水电建设史上的一个新的奇迹。

70万千瓦水电机的奇迹

70万千瓦发电机组安装是三峡工程又一道亮丽的风景。葛洲坝集团的工程师们负责三峡左岸4台发电机组的安装任务。

过速试验是测试水电机组安全稳定性的关键试验,在对机组进行检测时,发生巨大的震动。按着国外专家的制定的调试方案,调试很长时间,依然没有取得成功。

葛洲坝集团的工程师们用了一个晚上居然调试成功。

调试结果显示,一台重量达到6000吨的一台机组,承受每秒997立方米水流的冲击,稳定性非常之高,能够使一枚硬币在机组外壳上竖立起来,而不倒下。

(三峡大坝内部资料照片)

另外,三峡还带动了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1997年三峡左岸14台机组全部全球招标,因为国内还不具备制造70万千瓦水电机组的能力,因而全部失去资格。7年后,三峡右岸12台机组招标,哈尔滨电机厂和东方电机股份公司依据拿下8台机组。

今天,三峡大坝在防洪、航运、气候调节、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已经成为中国水电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世界水利水电事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贵阳市新华路9号乌江水电大厦    邮编:550002    电话:0851-8578438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黔icp备18010522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520102020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