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形势堪比 98 科技减灾如何发力
发布时间:2016-08-15 09:34:00  点击478
防洪形势堪比"98" 科技减灾如何发力

  ■本报记者 王超

  近期,我国多省出现洪涝灾害。截至7月3日,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942千公顷,受灾人口3282万人,紧急转移148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倒塌房屋5.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国家防总也于6月30日14时起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防汛形势严峻。

  "98洪水"重来?

  "就相似性而言,1998年和今年的降水都偏多;从降水分布的地区和时间看,1998年降水的区域偏北一些,而今年降雨范围广且偏东偏南特点明显。"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刘敏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洪水发生是在"厄尔尼诺现象"的次年,今年也是继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后的第二年。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首席专家周兵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的厄尔尼诺成为近期我国天气异常的主要推手,具有持续时间长、峰值气温高、累计强度大的特点。不论是与1982年或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相比,还是与20世纪以来的海温资料对比,都是自1951年以来出现的最强厄尔尼诺事件,也是20世纪以来出现的最强的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造成的全球气候异常,使得今年1号台风"尼伯特"也如同1998年一样姗姗来迟。7月3日上午8点,"尼伯特"结束了西北太平洋4776小时没有台风的空窗期,成为自1998年7月9日"初台"以后最晚的一年。受其影响,7日至8日,福建北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沿海将出现较强降雨和大风天气过程。它的到来,可能会"卷走"暴雨水汽,对当前长江中下游的洪水起到减弱作用。

  助力灾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

  "从2000年以后,我们提出了'天地现场一体化'的监测预警评估服务体系,'天'可以理解为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地'包括国家建设的气象、水文、地震监测等台站网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现场'是指针对灾区的调查核查技术;'一体化'则是将上述三个层面的多种信息资源、系统资源和技术资源等相互协同、综合应用、形成合力,以此推进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防灾减灾各项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从国家到地方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范一大坦言,近年来"天地现场一体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

  "我们在国家层面上构建了'天地现场一体化'监测预警评估服务体系,但到了基层层面上,这样的能力还没有推广应用好。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是我们未来要思考的问题。"

  多措并举提高灾害防控能力

  "1998年大水以后,我们对长江中下游加大了堤防建设投入,目前已经建成的堤防从高度、宽度、坡度和防渗措施上已经达到国家标准,相比1998年在质量上有明显的提高。"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陈桂亚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相比1998年,长江上游目前已建成了总防洪库容141.5亿立方米左右的20座控制性水库,加上三峡工程的221.5亿立方米,总共拥有363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通过联合调度,对削减长江洪峰和减少中下游的分蓄洪量将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工程上、信息技术上的硬件防御措施,防灾减灾的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健全。

  "1998年以后国家越来越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了,面向'十一五''十二五'连续出台了两个'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提出了坚持防灾减灾与气候变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结合、与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与国家重大战略相衔接的'四个坚持';'十三五'规划近期也将发布,将更加注重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和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灾害综合防御能力。"范一大说。

  范一大表示,要在各个层面上作好灾害前期的监测、预警、预报等理论、机理准备。一旦预警信息发布,首先要组织群众避险转移,灾情发生后迅速组织抢险救援,然后进入恢复阶段,开展灾区生活秩序、生产秩序和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的恢复,进而进入重建阶段,对基础设施、住房、产业、生态以及社会心理等进行重建和干预,并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灾害预案。

  "防灾减灾设备装备发展和灾害应对处置过程都蕴含着大量的科学理念和方法,科技在上述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甚至体现了国家高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水平。"范一大说。

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贵阳市新华路9号乌江水电大厦    邮编:550002    电话:0851-8578438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黔icp备18010522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52010202001642